解决了这个两难问题。苏格拉底提出在心灵中寻找规定外部世界的内在原则,但他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心灵所能认识的原则、定义和真理是什么,他只是把心灵的内在原则伦理化,致力于探讨德性的定义。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柏拉图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为他的方法论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他的理念论不但确定了心灵的内在原则、定义和真理是什么,而且解释了为什么如此的原因。他的基本观点是:理念型相是独立于可感事物的存在,否则就不会有确定的知识;灵魂属于永恒的理念序列,否则它就不可能预先具有潜在的、有待揭示的知识……他的理念论综合了本原论和认识论、灵魂观和伦理观以及社会政治学说,是希腊哲学第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7]柏拉图指出,苏格拉底的心灵原则即是理念,理念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永恒存在,所谓认识就是关于理念与理念世界的认识,而且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达到这种知识。那么理性如何才能达到对理念的真正知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柏拉图利用毕达哥拉斯学派“灵魂不死”与“灵魂转世”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理论的。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通过神话故事来说明灵魂如何与人的肉体结合的。宙斯率领诸神赴宴,次等的神和灵魂跟随在后面。由于道德崎岖,不完善的灵魂折断了翅膀,不能上到天上的理念领域。“载神的车马要上升很容易,因为诸神的驭手保持着马车的平衡,神马也很听使唤。但对其他马车来说则很困难,因为他们的马是顽劣的,若是驭手不能很好地驾驭,这些劣马就会拉着马车降到地面上来。”[8]这些灵魂“于是它们困顿于下界扰攘中,彼此争前,时而互相践踏,时而互相碰撞,结果闹得纷纷乱闯,汗流浃背。由于驭手的无能,许多灵魂受了伤,羽翼受损。”[8]跌落于人间的灵魂只好依附肉体并把之作为暂居之处、,人这种由灵魂与肉体组合而成的生灵,由于灵魂在前世未从天庭跌落人间以前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所以包含着天赋的知识,灵魂依附肉体之后,由于灵魂受到肉体的污染,它忘记了曾经观照到的理念,只有经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回忆曾经见过的理念,因而学习的过程即是回忆。“既然灵魂是不朽的,重生过多次,已经在这里和世界各地见过所有事物,那么它已经学会了这些事物。如果灵魂能把关于美德的知识,以及其他曾经拥有过的
f知识回忆起来,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惊讶。一切自然物都是同类的,灵魂已经学会一切事物,所以当人回忆起某种知识的时候,用日常语言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