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息息相关。历代学者一般认为《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哲学名著,主要内容是论证正义的有关思想的。古代政治哲学思想家一般认为,人类过社会生活的根本目的是成就社会成员的德行,正因为如此,古代政治哲学与伦理学具有统一性,两者都是追求“善”的学问,前者是关于集体之善的学问,后者关于个体之善的学问,
f“在道德和政治之间,除方便的区分外,没有区别。公正的法则,对阶层和城邦跟对个人是一样的。不过我们必须补充说,这些法则首先是个人道德的法则;政治建立在伦理学上,而不是伦理学建立在政治上。”[3]“古老的政治学说同技术,即同使用技术熟练地制作产品和扎扎实实地完成客观任务毫无关系。政治学的目的最终永远是培养性格;它采用的方法是教育学的方法,而不是技术手段。”[4]正因为如此,在《理想国》这一部政治哲学名著中,柏拉图花很大精力来讨论教育问题,《理想国》被后来的学者所推崇为教育学名著。著名思想家卢梭指出:“如果你想知道公众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就请你读一下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著作,并不象那些仅凭书名判断的人所想象的是一本讲政治的书籍;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象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有人写过咧。”[5]
二道德的可教性:学习即是回忆
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心灵里面孕含着与世界本原相一致的原则,主张在心灵里寻找这些原则,然后按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同时他又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主张,认为美德即是内在于心灵的原则,是过好生活、做善事的艺术。“认识你自己”与“美德即知识”是两条前后一致、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实质上就是对自己德性的认识。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知道一件事是善事,但是又不去实施这件事,这恰恰说明他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他并没有掌握关于这件事的知识。反之,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又不去施行是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进而主张“无人有意做恶”这一断言。
面对“美德即知识”这一主张苏格拉底陷入了一个两难之中处境,因为与他对话的美诺提出:“一个人既不能试着去发现他知道的东西,也不能试着去发现他不知道的东西。他不会去寻找他已经知道了的东西,因为他既然知道,就没有必要再去探索;他也不会去寻找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寻找什么。”[6]
柏拉图通过“理念论”与“灵魂回忆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