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效果:有些活动直接就被镇压了,就连苏联这个成功的国家,也在后期的发展中遇到瓶颈而夭亡。
伊格尔顿面临这样的质疑并没有采取对现实的回避态度,而是直面现实去回击。首先,我们不能忽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的斗争为我们争取到的利益,比如八小时工作制以及剩余价值发现后工人争取到的福利。此外,我们不能单纯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果去判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苏联的解体原因是复杂的,而且斯大林式的极权主义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解读。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要放到特定的历史的情境下去分析,这才是马克思倡导的看待问题的方式。
面对当下的阶级分工,伊格尔顿启示读者去寻找隐蔽着的真理。他强调:“高级资主义能孕育出无阶级的幻觉……现代办公室中亲善的随意着装跟财富权势差距比以往更大的全球体系之间的鲜明对比依然耐人寻味。”资源和财富的占有者为了缓和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会做出一些亲民的行为,比如骑自行车出行、去平民饭店消费、老板与员工交流互动等,在媒体的宣传下,我们就认为已经消灭了阶级分化,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平等。但是我们要对这种温和的方式报以警惕,看到这些行为并没有改变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事实,看到资本比以往更加集中,阶层固化的本质。
由此我们可以反观中国当下的发展。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口基数之间的矛盾,我们仍旧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们实行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虽然我们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双看不见的手,但是还是要正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阶层分化乃至固化的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完善国家的民生,避免形式主义,把工人福利、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等工作落到实处。
5
f……………………………………………………………最新资料推荐…………………………………………………
二、自我思维方式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除了解决我思想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困惑,启发我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外,作者的独特的论辩风格和思路也让我意识到自己思维存在的问题。既然是针对对马克思主义有误读的人的一次申辩,那么产生这些质疑与误读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试图从思维方式中寻找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思维价值是造成误读的重要原因。通过整理伊格尔顿谈论的十个问题,发现不同角度的质疑与抹黑都有很相似的思维定势在作怪: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强调物质基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