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每位英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观察、谈话、个案分析等手段初步了解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落差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详尽地分析。从选取的个案中可以看出,教师将落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英语教材跨度问题、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实践活动因素等。1.英语教材跨度大的问题:牛津英语教材一、二年级偏重口语,只要求学生会书写26个大小写字母、会认读单词和简单句,每册教材只有八个单元;内容少、难度低。而从三年级开始,不但每册1012个单元,学习内容包括语音、单词拼背、句子抄默、语法、语段、写话等;内容杂而多,难度急剧加大。部分学生从一、二年级的优秀分数一下子降到合格边缘,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学习英语兴趣降低、甚至害怕学英语。2.学生自身因素: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有的孩子记忆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在单词记忆、语法理解、运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如不及时补上造成较大漏洞,将很难跟上整体水平。另外部分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将学与玩合理分配。做功课时不能集中思想,总要弄一些“玩”的小插曲,白白浪费时间,使得自己学不好,玩不好。时间长了,就造成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形
f成做事拖拉,无长性,精神易分散。同时有的学生个性特点比较任性、依赖。他们一方面拒绝家长的干涉,另一方面又依赖家长的“脑子”,以此完成作业。由家长“陪做功课”,长此以往,孩子便在大人的陪同下变得无能,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独立思维能力迟钝,从而造成学习不良。像车某,他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很容易分心,上课玩、做作业也玩,通过和他母亲的多次交流,我得知他在家里经常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钟,因为母亲稍不注意,他就开始玩,降低了他的学习效率。3.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因素:小学生学业的发展,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与教育影响的过程而是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主观努力,主动得到发展的。但是由于中差生从一、二年级开始英语成绩就处于中下游,而升上中高年级之后,随着语法知识的渗透,学习的内容越来越难,他们能说、能做的也越来越少,在英语学习上一直不能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同时,如果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的老师不能很好的引导班级中的中差生,给他们制定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或是在课堂上稍不注意,在评价时比较急躁,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体验被动、消极的,这样的实践活动因素并不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