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题目下方的关于调查的目的和做题方法的说明。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被调查者了解调查的目的,消除可能因此产生的疑虑、社会化倾向反应等不利于研究者获得真实信息的消极心理。二是让被调查者掌握答题的方法,以便获得统一的、明确的资料。有的被调查者惯于在选中的选项上打勾,但勾的位置经常不准确,无法判定其具体的选择项,因此,通常要求被调查者把选中的选项前导字母圈住。以下是常见的调查问题指导语的形式:本问卷目的在于了解您上网的情况和感受,问卷不记名、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想了解人们各种上网情况的比例,结果也只用于科学研究,不会泄露任何敏感信息,请放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题。问卷由若干题目组成,每一个题目有若干个可能的选项,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选项,并用圆圈将选项前的字母圈住。第三,被调查者基本信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通常包括性别、民族、年龄、职业、专业、文化程度等。在研究中,这些信息通常被称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它可以较好地反映研究的样本特征,体现样本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也是各种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的重要参考依据。若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让被调查者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等各种敏感信息。如果研究者需要对多个调查问卷之间被调查者的回答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可以通过临时编号的方式灵活实现多个问卷之间的匹配。第四,问卷主体。调查问卷主体由一系列题目及其选项构成。这些题目围绕调查主题展开,为了避免被调查者产生练习效应,在问卷印刷时,通常应该将题目随机排列。所谓练习效应是指被调查者在回答问卷时,前期回答使之形成了关于研究者研究意图或内容的概括性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答题策略,产生调查偏差。由于人类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将问卷题目随机排列可以避免相同内容保存在短时记忆中,从而有效地打乱被调查者可能形成整体性知觉。如同访谈提纲一样,调查问卷的调查项目可以使用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形式。调查问卷一般应以结构化项目为主,如果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项目过多,说明研究者对于调查研究的内容尚未形成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改为使用访谈法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对于年龄等一些被调查者可能明确知道具体数值的问题,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以便研究者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但对于一些被调查者无法提供或不想提供准确信息的内容,如工资收入等,可以采用分段选择的方式进行。例如,您现在的工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