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流域包气带很厚,缺水量大,降雨过程中
下渗的水量不易使整个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很少产生壤中流或地下径流。但当雨强
超过土壤下渗能力时会产生地面径流。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
5、流域产流方式论证
蓄满与超渗,产流量的影响因素与计算方法是不同的,故在编制产流计算方案前,
应初步论证流域主要的产流方式,以便确定计算模型。
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是两种基本产流方式。论证一个流域的产流方式,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线形状
(2)分析流域的气候、地理及下垫面特征
(3)分析影响次洪产流量的因素
表32两种产流方式的对比
产流方式
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
产流条件包气带土湿达田间持水量
雨强超过渗强
包气带雨始土湿达田间持水量的损失量
缺水量
雨期下渗量
包气带达田间持水量后的后续降超渗时期雨强与渗强之
产流量
雨量

径流成分
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
地面径流
决定产流量的因素
降雨量,雨始土湿
雨强,雨始土湿
对某个具体流域,两种产流方式是相对的。湿润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的流域,
在久旱后遇到雨强超过下渗能力的降雨,也会产生超渗地面径流。同样,干旱地区以
超渗产流为主的流域,在多雨季节也出现蓄满产流现象。
第四节产流计算
内容提要在以上产流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降雨径流相关图法、蓄满产流模型法和超
渗产流中的图解法、初损后损法等产流计算方法。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学习要求
掌握经验的降雨径流相关图的制作和应用,掌握蓄满产流模型、初损后损法等产流计算方法。
f一、降雨径流相关法1、相关图的建立
降雨径流相关是在成因分析与统计相关相结合的基础上,用每场降雨过程流域的面平均雨量和相应产生的径流量,以及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建立的一种定量的经验关系。
影响降雨径流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前期影响雨量Pa或流域起始蓄水量W0、降雨历时、降雨强度、暴雨中心位置、季节等。生产上最常用的是RfP,Pa的三变数相关图。
以R为横标,P为纵标,将Pi,Ri点绘于坐标图上,标明各点的参变量Pa值,根据参变量的分布规律及降雨产流的基本原理,绘制Pa等值线簇。如图318所示。
图318降雨径流相关图P~Pa~R相关图具有以下特征:(1)Pa曲线簇在45o直线的左上侧,Pa值越大,越靠近45o线,即降雨损失量越小;(2)每一Pa等值线都存在一个转折点,转折点以上的Pa线呈45o直线,转折点以下为坡度大于45o的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