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面积F即可得到。直接径流终止点B点的确定方法:(1)将绘在透明纸上的标准退水曲线蒙在要分割的洪水过程线的退水段上(注意比例尺的一致),使横轴重合,然后左右移动,当透明纸上的标准退水曲线与洪水退水段的尾部吻合后,则两线前方的分叉点B就是地面径流终止点。(2)用经验公式确定洪峰出现时刻到直接径流终止点的时距N(日数),也可以定出B点。N值与流域面积、下垫面产流汇流特性以及降雨分布等有关。三、前期影响雨量
f降雨开始时,流域内包气带土壤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降雨损失的大小。描述前期
土壤含水量大小的指标:(1)前期影响雨量Pa;(2)流域的蓄水量W。在此只介绍第
一种,第二种涉及蒸发计算和产流计算,需由水量平衡方程间接计算得到,在本章第三
节中介绍。
1、前期影响雨量的经验计算公式
Pat1KPtRtKPat
(34)
式中:Pat1第t1日的前期影响雨量;
Pat第t日的前期影响雨量;
Pt第t日的降雨量;Rt第t日产生的径流量;
K土壤含水量的日折减系数。
若t日无雨,显然PtRt0;若t日有雨,因Rt难以确定,实际计算时仍按Rt0处
理,并以Pa不超过流域最大蓄水量为控制。若流域较大,Pa值应按雨量站分块计算,全流域Pa值由各块Pa值加权平均。
2、流域最大蓄水量WM和土壤含水量日折减系数K
a、流域最大蓄水量
流域最大蓄水量又称流域蓄水容量,主要是指包气带的蓄水容量。包气带含水量中
有一部分水在最干旱的自然状况下也不可能被蒸发掉,包气带蓄水容量是包气带达到田
间持水量时的蓄水量与最干旱时的蓄水量之差。数值上等于包气带最干旱时的缺水
量。
WM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选前期十分干旱,雨末蓄满的一次降雨产流过程的雨洪
资料分析得到。因前期干旱,雨末蓄满,故W初≈0,W末≈WM,WMPRE。(WM,P,R,E的单位为mm)
b、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因流域内各处的下垫面条件不同,流域内各点包气带的蓄水容量是不同的。以包
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Wm为纵坐标,以流域内小于等于该Wm的面积占
全流域的面积比a为横坐标,所绘的曲线称为流域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简称流域蓄
水容量曲线。如图311所示。
f图311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为流域蓄水容量WM。W′mm为流域最大点蓄水容量。c、土壤含水量日折减系数K
K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流域蒸散发而减少的特性。流域蒸散发一方面取决于蒸散发能力EM,另一方面取决于供水条件(即流域蓄水量),假定流域蒸散发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