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则可能被闲置。这种“等待式消费”在我国目前的体育场馆运营中还大量存在,导致不能够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三)体育管理人才缺乏体育行为是自发的,而体育管理却是一种带有专业性质的学科和行业。在我国,体育人才并不稀缺,许多体育专业毕业生、军人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会接触体育场馆和体育事业。但是,体育管理人才却比较缺乏。也就是说,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并不一定具备体育经营管理的经验和头脑,即便其从事了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也不一定会有专业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维,还是难以实现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四)运营机制不尽合理体育场馆的经营行为往往还要受到政府相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指导或限制,很多市场行为难以放开手脚进行尝试。而且这样的事业管理体制会更侧重于赛事需求,对于民众或市场的其他自发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拒绝。事业体制监管模式下的场馆经营收费也不尽合理,市民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顺利地进行场馆使用。这些瓶颈都在制约着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发展进程。二、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正确思路和原则(一)注重公益化考量,经济收益作为增补面在考虑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使用经济收益这样一个视角进行考量和评价。在我国,体育场馆有“企业化运营”和“事业化运营”之分,实际上就是“国有”和“民营”的区别。企业化运营的体育场馆除了以经济收益为经营目标之外,还应该将社会公益作为自己的增值基础。事业化运营的场馆因为具有政府管理的性质,就应当更加注重市民与需要,将经济收益和市场经营作为一个增补面。(二)拓宽公共服务范围,为改进经营提供更多可能体育场馆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公共服务的职能,这一点是不因其“事业化”或“公司化”经营模式而改变的。但是,公共服务的范围不仅仅限制在体育活动本身。除了为市民提供锻炼场地的服务之外,对于一些表演、赛事、展览等观赏性的公共服务活动也应当积极地承接或参与。通过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宽,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会增加更多的可能,这是盘活经营思路的一个重要原则和视角。(三)主动与市场接轨,实现国有资产和民营资产的增值不论是政府经营还是民营,体育场馆都应重视市场的调配作用,立足市场做好服务和经营。对于事业管理体制下的体育场馆,必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避免在市场竞争中失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去身家;民营的体育场馆在自负盈亏的激励下应当创新服务模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