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对公共秩序的相互影响关系,采取对私人经济关系从外部进行国家干预的方法。
(三)法律本位不同。民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在于实现个人利益;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旨在协调私人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公共经济秩序。
二、民法和劳动法(一)调整的对象不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劳动法调整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联合劳动关系。这种联合劳动者具有团体性。团体劳动的合同条款对个别劳动者具有约束力。国家对此予以认可,这是劳动法所具有的公法性。(二)调整的方法不同。民法采用确立主体地位平等和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方法;劳动法采取劳动纪律服从,认可劳动用人单位对违纪劳动者的惩戒,认可劳动者团体对劳动者个人的约束。所以前者多为任意性法律规范,后者多为强制性。三、民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是由民法中的保险制度发展而来的,同时它仍然关心的是民事主体个人的福利和安全。与民法的区别在于:(一)民法调整的是一般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因事实地位差别而引起的利益平衡关系,即由社会对处于弱势群体中的成员个体给予利益保障的关系。(二)民法贯彻自愿原则调整民事社会关系;而社会保障法则以国家干预的强制方法调整社会保障关系。(三)民法在财产领域贯彻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对价支付关系,而社会保障法是社会向受保障者的单方支付。(四)民事主体是平等主体,但财产关系上各自具有差别性;而社会保障法中受社会保障者的待遇在同一群体中按同一政策标准公平分配。(五)民法法律关系主体是平等的自然人或法人。社会保障法系关系的主体是社会保障机构。第六节民法的渊源一、民法渊源的意义也称民法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力范围内制定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
f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大陆法系:制定法、习惯法、法理英美法系:主要是判例法二、民法渊源的具体种类(一)制定法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在我国作为制定法的规范必文件主要有以下六种。1、宪法中的民法规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民事立法的依据。在处理民事案件时,缺少具体民法规定的可依宪法中有关规范精神处理。2、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民事立法文件,是我国民法的主要表现形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