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但是结果好像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学校进行反思,设计并改善现有状况,为学生们提供提高创新精神的平台。通过分析表三和表四得出,现有的创新精神培养状况并不乐观,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共同努力。(4)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表五:
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因素
30
25
20
20
15
10
5
0
大学生自身
26201816
现有的教育模式学校的课程设置从小到大的习惯传统社会环境
我们主要通过多项选择题的形式收集了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表五,在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因素中,现有的教育模式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另外,大学生自身、学校的课程设置、从小到大的习惯和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现有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辅以综合能力的考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只能花费很长时间用于文化课理论的准备去应付一纸考试,而考试的答案并不灵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浪费了用于提升实践能力的时间。大学的课程模式一般是三年理论学习加上一年实习,因为理论和实践两者分别集中于不同的时
专业WORD
f间段,学生在前两年就着重于理论的学习,并没有相应的实践课程,这就使得毕业工作后的实践能力受到限制。在中国,谦虚谨慎、尊师重道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从小到大我们就生活在这种传统文化中,不免影响了我们的创造活力。(5)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相关措施表六:
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相关措施
2020
15
15
15
1010
5
0
相关课程
组织活动
教师指导
其他措施
我们通过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收集了相关措施。通过分析表六,结合表五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措施。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相关活动和老师的指导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这两项能力。另外还有学生提出了其他措施:第一,对老师进行培训,老师的授课能力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第二,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增设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先学习好理论课程,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践工作。第三,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也尤为重要。优秀的导师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明灯。老师的指导让我们少走弯路,让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带领学生们完成教学任务。第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