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些同学大部分是学生会干部或者班委。)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大部分同学能谦虚并诚实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少部分同学也坦率并且自信地承认自己的能力。通过这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程度和强弱程度的比较,我们很显然能得出一个结论:大学生迫切希望拥有这两项能力的愿望和大学生实际拥有的能力之间形成矛盾,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弥补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缺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2)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分析表二:
大学生空余时间打工情况
3367
打工不打工
大学生假期打工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状况,表二显示,67的同学在课余时间积极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有33的同学没有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学校的课程侧重于理论,由于条件有限,学校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供我们将理论转化为时间的地方,但是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平台,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寻找创造这样的机会。
专业WORD
f在这里,先不考虑打工是否与大学所学专业对口,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希望大家能抓住并利用好这个机会。所以,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还需要大学生自己、学校和社会做出相应努力。(3)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状况分析表三:
科技文化月活动参加情况
3367
经常参加几乎不参加
表四:
10
8
6
4
3
2
0很大
学校活动和创新的关系10
8
3
比较大
一般
不太大
6不大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有67的同学几乎不参加学校举办的科技文化月的活动,33的同学经常参加各类活动。结合问卷调查情况,经常参加活动的同学就读于大一,还有大二大三的学生会干部等,具体分析原因,得到以下几点:第一,课余时间限制。大一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类活动,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文化课学习和英语四六级等各类证书的考取上,另外,大
专业WORD
f三的部分学生花时间用于考研的准备,大四的学生忙着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参加这类活动。第二,个人兴趣和能力限制,我们学校科技文化月活动包括音乐、舞蹈、绘画、主持、话剧等,这些都要求学生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足够的兴趣,因此,很多没有兴趣和相应基础的学生就几乎不参加这些活动。接下来分析表四,学校活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关系是否密切。其中,80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的活动与创新并没有多大关系,这个结果直接表明了大部分同学的态度,科技文化月的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