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要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并为周边城市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中小城市则要以产业配套协作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努力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2推进区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建立共建共治的体制机制。“十二五”时期,社会民生、环境等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一是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统一民生保障体系的建立已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需。随着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将使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人员的双向流动加剧,医保、社保、公共治安等方面的对接将为产业升级提供人员保障。二是随着产业合作的日趋紧密,一个共防共治的环保体制亟待建立。长三角各城市间的水域、空气、土壤相连,必须在环境治理上加强合作,以保障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发挥好政府作用,积极推进制度环境建设。机制建设对长三角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来看,长三角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法治化进程还有待推进。这就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一些传统的经济领域退出,同时更多地体现监督、协调、服务和引导职能。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和垄断,使区域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平等进入市场并获取各类资源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要素。二是建立起跨地区的各类市场规则体系,消除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内政策的统一和开放,促进区域内法规、政策的一体化,实现各种要素在区域内的无差别流动。
4一是深化区域港口合作,构建优化整合的集疏运体系。鼓励各港相互投资、参股、合资建设码头和物流服务体系,以资本为纽带加强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在经济、岸线、布局、功能、航线、集疏运、航道、市场等方面更为紧密的内在联系,推动建立统一的管理方式、技术标准、发展政策、市场规范、信息平台、人才就业等机制。二是以航运金融为突破口,加快现代国际航运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资本运营与产权合作,加快资本流动重组。
5协调产业布局与规划,做好产业集群的整合提升工作。一是充分利用上海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功能以及已有的行业优势,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与设计平台以及多层次的资金保障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快区域内企业的兼并、重组、联合步伐,共同组建区域内企业的“联合舰队”,突出互补关系,共同做强做大。三是搭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平台,如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信息一体化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建设长三角宽带网。
随着长三角地区创新一体化机制的深入推进,对于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