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和法律环境上来,转移到完善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上来,真正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借鉴国外都市圈治理经验,可建立权威性组织,赋予其相应的资金支配权和审批权,以协调区域内重大问题。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经济近年在土地、环境、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方面受到的制约,也比其他地区更加突出。而外向型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迅速扭转金融危机下的被动局面,迎来新一轮的春暖花开,更离不开其以创新为内核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市场取向。区域市场的整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规则的基础上,大力倡导长三角区域内企业的联合、整营。在一些战略性产业领域,提倡企业之间的重组与兼并活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时,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能使外部交易成本内部化,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有效地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通过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改善企业间过度、无序竞争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整合区域内各城市间的产业关系,增强分工与协作,最终形成区域内合理的产业结构。
3制度取向。第一,GDP指标只衡量行政辖区本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已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将经济增长的统计框架由单一的GDP体制变为GDP与GNP双轨制,将属地原则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为更加灵活的属地和异地并存的税制。第二,中央政府应制定更为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除了考核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对其在社会管理、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工作中成绩的考核,以引导其注重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长三角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时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长三角发展的战略部署和长三角自身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长三角在“十二五”时期有下列几个方面的任务亟待推进。
1促进产业价值链分工,推动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产业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环节。“十二五”期间,区域内的产业应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产业价值链高低进行分工。大城市具有较好的商务、资金、人才、科技优势,应聚焦发展产业链上的高端环节,走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产业体系的高端化、服务化和知识化。中小城市具有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更有利于从事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如加工、制造等部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