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海南小学:兰春玉
农村的老师总有这样的苦恼:孩子明明很聪明,学习、做作业也算努力,可语文阅读总是丢分严重,语文成绩总是赶不上市里的学生,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成绩,我觉得必须从一年级抓起,进行有效性的阅读。
一、你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了吗?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可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对于一个人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又要作何理解?如何实施呢?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口号:“脚放平,身坐正,离一尺,左轻按,右慢移,读准音,不加字、不漏字,要动笔,留痕迹”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二、你注重朗读兴趣的培养了吗?
f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小乌龟找工作》,就可以通过一个“乌龟”的谜语小故事导入:“小朋友们,这只乌龟本领可真大,可以背着屋子到处走呢。可是,这只乌龟,还嫌自己的本领不够大,于是,有一天,这只乌龟走出家门,找工作去了”,这只乌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呢?小朋友们,快去读一下课文,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吧。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