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等工程,抓住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关键因素,加强优化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教学管理规范”“自主发展规划”“减负增效”等工程,力求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研究、有效评价;实施“课程实施提升”“教学模式优化”“自主发展导引”“评价监测重构”等工程,力求进一步提升课程改革的层次和效益。
三是,以打造高效课堂丰富课程改革内涵。开展“好课标准大讨论”,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好课标准”;开展“百节好课”展示活动,为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竖起了航标;开展“达标课”验收活动,实施多元评价,以专家、同行和学生为评价主体,依据多元评价标准,对全市中小学实施拉网式“达标课”验收,2010年已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5万余人的第一轮“达标课”验收;推行“六模块”高效课堂,让高效课堂遍地开花。“自主质疑”“交流展示”“互
4
f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切实体现了教师的组织、引导、服务角色和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使教师真正体会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感,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是,以创新教研方式提升课程改革效度。转变工作重心,多元定位教研室职能和教研员角色。将教研室职能定位于“研究、指导、服务”,将教研员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服务者和引领者”,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近年来,教研室组织或承担新课程培训9轮次,涉及中小学所有课程的所有教师;组织各类教研活动580多次;撰写调研报告近360篇。赋予教研员以新职能,要求他们既重教学指导,更重课程引领。每年由教研室牵头,有选择地对全市中小学检查视导。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研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台《连云港市中小学校本教学研究实施方案》,指导校本教研工作;出台《连云港市校本教研合格校创建标准》,引导学校对照标准,有效地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五是,以均衡化发展提升课程改革层次。建立课程基地,推进课程改革的内涵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效益。建立学科基地,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学科教学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问题。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个学期均举行各学科的送课下乡、送理念下乡活动。共送课下乡1300余节,下乡开展各种新课程讲座130余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550余次。
二、当前教研室工作思路与打算
5
f教学的生命在效益,而教学效益的根本则在教学对路。因此,厘清课程教育价值,梳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