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三下钟鸣声,学校进入了“暮省”时刻。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想想自己一天的生活,上课举手了吗,见到老师问好了吗,午饭吃干净了吗……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三分钟,它让孩子有了一段反思自己、调整自我的时间。这时走出教室的孩子,再没有大呼小叫,也少了奔跑打闹。让孩子及时反省自己,能够让精神做个深呼吸。
这一个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在回忆他的成长经历时,对两件事记忆犹新。一件是听老师讲伟人成长的故事,使他从小树立了做个“大人物”的理想,从而告别了连续两年做“老板”留级的尴尬。另一件事是从小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功底,使他能够在中学求学时,一门心思扑在物理、数学等感兴趣的学科上,并且把这两门学科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由此可见,每个孩子的特长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盛泽实验小学通过打造四类“下雨”的课程,让更多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成长为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只有那润物细无声的雨滴才能催开孩子智慧的花朵。学校在孩子们走过、见过、玩耍过的地方建造了很多景点,有名人大道、拇指林、书吧、游戏广场、书法墙、跌水瀑布等。孩子在不经意走过时,总能感受到智慧的气息。学校把这样的课程叫做“浸润型”课程,让孩子在知识的“斜风细雨”中染透身心。
只有足够大的课程“云彩”才能让每个孩子的智慧都绽放。学校通过设置种类繁多的课程,让学生们找到自己学习的信心,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其内容包括跆拳道、十字绣、形体训练、农耕园、万能机床等。我们相信,云彩越大覆盖的种子越多,开花的机会也就越大。
只有充满营养的雨滴,才能让孩子的智慧充分展现。为此,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科都补充了校本教材,有《论语》《诗歌教学》《陶艺》《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校把这样的课程叫做“嵌入型”课程。通过这种嵌入,一方面更好地实施国家课程,另一方面促进了孩子的智力重构和特长发展。
只有让雨滴的营养渗透到根系底部,才能打好学生的智慧“根基”。学生智慧的根系在哪里,在生活中。学校组织教师编撰了《丝绸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去研究家乡的弄堂、小吃、丝绸、桑蚕、建筑、古迹等,并综合运用一定的学科知识去阅读、分析、表述。学校把这样的课程叫做“研究性课程”,让孩子在每一滴实践的雨水中感受到学习的力量。
儿童的成长本来就是浸润的、多元的、嵌入的、研究的,“下雨”的课程就是唤醒孩子的这种成长状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