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确定,这为关联方之间调节利润提供了方便。3托管经营。上市公司有时会将不良资产委托给关联方经营。这种操作的结果不但能转嫁亏损,还可收取一定量
f的委托费用,可谓“一举两得”;再有,关联方也能将一些优质资产交予上市公司经营,达到增加其盈利能力的目的。
4资金占用费用。我国法律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拆借资金。但资本市场中,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拆借普遍存在且难以控制,有盈余管理的空间。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具有多元性,因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短时期解决的问题。盈余管理这种管理层行为如果过度会损害股东权益,甚至影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监管与控制。(一)防范上市公司采用会计手段的盈余管理1完善会计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质量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验表明,拥有发达资本市场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准则。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以国际公认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核心概念为基础;准则应保证披露信息的透明度与信息含量;准则应被严格的解释和应用。(1)构建财务报告的概念和框架。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不但能够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保持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也能指导会计实务,增强信息可比性。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已经有了一些提高,但仍有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国会计准则缺乏会计核心概念框架,以致于准则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违背准则精神的财务行为。我国会计准则应尽快构建一套符合国情的概念框架,以提供更加高质量的财务报告。(2)细化应用指南。美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会计准则本身,此外还有“解释公告”、“技术公告”以及“紧急工作组的一致意见”等。而我国的会计准则仅有“指南”,
f且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比如,现行《会计法》第十八条、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了“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由法律条文可见,这些行为是违法的,然而,我国的会计法中并未明确解释“随意”、“推迟或提前”的尺度为何。因此,在具体实务中监管机构难以认定,面临监管的困境。
2强化法律责任我国资本市场由于违规成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