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最新修订r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而由房颤所致的脑栓塞带来的致残率(高达60%)和致死率(高达20%)也随之升高。因此,通过抗凝治疗预防卒中越来越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的房颤治疗指南中,已将房颤的抗凝治疗摆在了房颤治疗的三大方面之首,这足以显示抗凝治疗在整个房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刚刚在德国慕尼黑落下帷幕的2012年的ESC大会,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房颤指南更新的颁布,此次指南更新主要对房颤抗凝治疗的部分进行了修订,内容如下:r
r
1肯定了以CHA2DS2VASc评分系统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工具r
r
近年来,卒中风险评估系统的细化与严格化在房颤的整体治疗中的重要性得以提升。早在2006年,ACCAHAESC颁布的房颤指南中就已推荐使用CHADS2评分系统,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史,年龄≥75岁,糖尿病史各为1分,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2分,总分为6分。而后,在对5项房颤卒中的风险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中(AFASAK,SPAF,BAATAF,CAFA和SPINAF)一致发现,年龄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以成为卒中独立预测因子。而对3项房颤卒中风险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AFI,ATRIA,APAF)以及Frami
gham研究,欧洲心脏调查及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中均提示,女性性别因素也是房颤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2010年的ESC房颤指南中,把CHADS2评分系统改进为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该系统增加了血管性疾病(1分),年龄65-74岁(1分)以及女性性别(1分),并将年龄≥75岁的分值提升为2分,总分增加到9分。该评分系统相比既往的CHADS2评分系统,在高危风险组患者中抗凝治疗指征的确立更具优势,同时也能更加准确地指导评估真正意义上的低风险患者。r
r
2012年的ESC房颤指南中,进一步推荐CHA2DS2VASc评分系统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工具(IA类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无卒中危险因素的低危患者如年龄65岁的孤立房颤患者),不推荐抗栓治疗(IA类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除有禁忌症,推荐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抗凝治疗(IA类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1分的患者,根据患者出血风险评估及自身选择,可考虑给予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抗凝治疗(IIaA类推荐)。r
r
值得注意的是,抗血小板治疗在新指南中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