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正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践行,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要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安排好座位,组建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常4人为宜,保证优势互补。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2、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通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强,只顾自己讲,不听别人讲,这种现象存在于优等生身上较多,而中等生和学困生缺乏思考空间,不得不接受发言者的想法,这样就出现了个别人讲,大家听的现象,合作不协调,讨论“热”不起来,针对这样情况,我从训练和培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入手。比如,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实践操作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形成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在一个合作学习的小组里,不敢发言,不敢发表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陪衬,对自己的思维触动不大,这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在小组学习里,不会或不太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就不能从中得到启发,就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意见融合在一起,就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里,人与人之间必须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特别是完成一个集体的实践作业时,这种团队合作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3、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