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校园使用环保汽车等,用学生生活周边的事例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这样的生态教育才能真正落实下去。
f6、开放教育是指坚持对民间开放,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简政放权”给第三方教育机构,推动教育高水平、高品质的发展。开放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外开放,第二个是对民间开放。对外开放即对国际开放,意味着教育的“请进来”和“走出去”。“请进来”,让国际优秀教育资源在中国汇聚,成为中国的智力资源之一。“走出去”,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输出”中国教育理念、内容与人力,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对民间开放则是指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第三方的重要作用。7、共享教育用共享的发展理念来引领教育公平与教育精准扶贫,让全体社会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日益旺盛需求和对多样化教育的迫切渴望,为所有的孩子提供相对均衡、相对优质的教育。在教育方面,共享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共享的理念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为所有的孩子提供相对均衡、相对优质的教育,是共享理念在教育上的基本体现。共享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均衡,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均衡。资源的均衡包括地段教育资源均衡和学段教育资源均衡。教育资源只有均衡发展,教育成果才能普及大众,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享,才能增进每一个人的教育福祉。8、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这个关键词在未来会成为“热词”,并不在其本身的定义,而是由前教育发展的阶段和趋势所决定的。即“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9、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是指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其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互联网和IT技术,有效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新型教育形式。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每天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赞。“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让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