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3、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理念与机制。是指以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为特征,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育。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4、协调教育根据协调发展的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在国家教育投入优先向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倾斜的同时,省级政府应该大力缩小县域内的城乡差异、校际差异。要遵循“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好农村学校。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探索城乡互补的新机制,并对已经形成的区域教育规划作出必要调整,突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对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如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地方高校,以及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5、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是指一种教育发展理念与机制,一方面指绿色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倡教育要追求教育质量的“绿色”,不能“唯分数论”,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指注重生态教育,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教育的突破口是把学习的自主权、发展权还给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是由“重教到重学”。再把品位提高到全方位宏观育人,特别要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精神境界的培养。绿色教育应该把生态教育编写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和其他相关学科深度融合,不仅推进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更注重背景文化的濡染,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发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例如倡导使用环保教材、师生摄取绿色食品、供给卫生水源、校园建筑使用环保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