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要改革第二从当前语文教学
现状的角度谈一谈出现的问题及目前有哪些对策;第三,如何去迎接这场改革,时间允许的
话再介绍两个课例。
纵观语文课程历次改革,我想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语文课的“目的不明、内容不明、教
法不行。”这次改革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容易,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触及到方方面面。
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只能说是为实现语文新课程愿景我们一起去努力。我之所
以用“愿景”这个词是受了连战的启发,想用这个词来说明语文课程改革还有相当一段路,
甚至是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欲知大道必先明史。鉴往可以知今,
溯其渊源才能察其流向”。
新课改的现状
1、问题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什么”。目前争论得十分激烈。我介绍两
种主张。
一种来自权威方面。小学语文的编审崔峦先生认为,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
特别是不同于理科。数学,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而语文课程内容gt教材内容gt
教学内容。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
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
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教和
学的一篇篇的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中,在教师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在学生开始学课文之前,他们
f是不知道的。靠教师钻研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
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其实所确定的内容还是字、词句、篇的知识与规则。语文是工具嘛!
三维目标首先就是知识与能力。例如《捞月亮》,不仅仅是读懂课文,重点是通过理解课文内
容,懂得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做,容易做出傻事来这个道理。这是个例子。
另一种意见来自学者,主张既不要教语文知识,也不需要把握编者意图,就是不要语文
的语文课。我摘引几段语文课几乎时刻都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个学科的名字就足以
让专家们一个劲地咬文嚼字:语文,语言文字乎?语言文学乎?语言文化乎?公理婆理,各
执一词。如果当初语文这门课不叫语文,而叫母语之类,不知该如何去“顾名思义”?语文
学科的性质也是个争得面红耳赤的话题,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文学性,众说纷纭,莫
衷一是。
语文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学会吸收和表达。吸收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