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讲稿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改革。是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从课程标准的制
定,教材的编写到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的系列化改革。所以它是新的。它新就新在理念上,
新在与世界课程改革的接轨。是古代教学法,现代教学法后的又一次教法大变革。它必然带
来迷失、模糊、甚至阵痛。特别是语文课程,从古代走到今天人们反而不知道语文究竟是什
么,该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有人提议语文课不要语文,甚至有人
提议初中以后可以不开设语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2年语文,几千个课时,无数孩子童年、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都砸了进去,还不知
道为什么这种不明确在语文教材上表现得很明显。说白一点,就是做了不该做的事,例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通过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何进
行呢教科书的编写者为了突出“辩证联系”这一观念,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折磨孩子。人教
社六年制语文第十册中有托尔斯泰写的《跳水》一篇课文。说的是一条海船上,一个孩子跟
一只猴子玩耍、追逐。猴子爬到桅杆上去,孩子也不甘示弱,爬上桅杆去追猴子。猴子灵巧,
爬到桅杆上,把孩子的帽子放到了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气极了,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突
然间,情况变得危在旦夕。只要孩子一失足,就会跌到甲板上,粉身碎骨。这时所有的水手
都惊呆了。这时船长也就是孩子的父亲出来了,手上拿着一枝枪,他本来是要打海鸥的,
看见孩子,立即把枪瞄准儿子,喊着:“赶快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小孩跳到水里,
水手们把他救了上来。这篇文章写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至爱,那种情急之智,很感人。教参上
要求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要知道哪些事物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要注意是怎样变
化的。猴子是怎么和小孩发生联系的于是按照要求,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猴子
和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老师就不停地挖掘字句,就这样生拉硬扯,彼
此痛苦不堪。后来又改为要把船长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一篇好端端的课文,硬是
被整得支离破碎。到头来,谁都不明白,学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一位专家说,这样消磨孩子
的美好时光,该谁负责这样一来,老师不明、学生更不明。因此,语文只能算作一个方向不
明、方位不定的模糊学科,也是一个学起来很累很难,学不学差距也不大的学科。因此我的
发言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从历史的角度谈一谈语文教学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