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化学科,地理德育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常规化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指出:“德育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基本职责,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体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对于高中地理德育教学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及时捕捉学生关于地理学习的心理变化规律,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人生态度以及社会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一、地理德育教育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是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源泉。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将渊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慢慢渗透于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思想、言行达到和谐统一,时刻保持良好的心境教书育人。这样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钦佩,才能更好实现“用思想品德感染学生,用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激情斗志鼓舞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f2教师应深刻领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综合内在素质的全面塑造,这种价值的作用需要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才能逐渐得以体现和展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自身关于“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观念,而不应基于现行教育体制无法考核德育水准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并不局限于单纯讲授地理科学知识,而更注重于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多重培养,即所谓德育教育。二、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方略1深入挖掘教材,科学实施“画龙点睛”式德育教育基于地理学科知识与德育知识存在质的差异性,地理学科知识为显性内容,而情感道德领域的教育即为隐性内容,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知识通过老师的讲授得以熟练掌握,但是关于情感道德领域的领悟却不够深刻。因此,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合适的时机加强引导和总结,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地理知识教育中。例如,在进行“地理环境整体性”这一内容教学时,可这样总结:我们班级如同地理环境,同样具备整体性的特征,如果转来一位新同学不遵规守纪,有两种处理方式可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