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文,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及写法,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多媒体显示: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请同学们细读课文,选择并揣摩含义丰富的句子。运用已搜集的资料仿写,品味并学习文章写作特点。㈠感受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思考:生活中,我们要印证一件事的真实性会用哪些办法?明确:叙述事实、列举数据。1如:(第7自然段)《汉书西域传》记载了(第8自然段)另据史书记载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第15~25自然段)作者具体描绘自己亲眼所见的罗布泊的荒凉景象,也是真实性的体现。2如:(第12自然段)“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第18自然段)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
7
f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第27自然段)“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3请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自己事先准备的资料(要求说明资料来源,资料中的数据准确无误。)㈡体会报告文学的形象性课文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㈢感受报告文学的抒情性,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多媒体显示)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此时此刻,我们的内心是痛苦而沉重的,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痛惜与忧惧,痛斥悲剧的制造者;痛定思痛,然后对未来的开发者喊出自己心底的声音。二、拓展延伸㈠假如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你将扮演的是湖边胡杨树的精灵,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讨论交流)㈡罗布泊的悲剧让我们痛心疾首,青海湖和月牙泉的悲剧已经上演,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