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参与,积极投入,勇于争论,敢于对商务文本及译文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这是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形成发散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另外,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诱导其求异意识,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教师可根据体裁特点创设商务情境,针对同一商务语篇要求学生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尽可能翻译出不同版本的译文。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倾向诱导其离开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翻译文本进行思维变通,对培养语篇分析和跨文化意识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译文应及时予以认可和肯定,使其真切体验到求异成果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求异意识,潜移默化地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并形成发散性思维。
四、提倡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高校现行的考试方法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形式单一。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考试基本上都是采用试卷的方式进行闭卷考试,
f测试内容包括词语翻译、句子翻译和篇章翻译等,考试方式缺乏多元化和多样性,不能客观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翻译测试的效度和信度,有利于提高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商务英语翻译考核方式多元化的构建需着眼于考核的功能、方法、主体和客体等诸多因素。首先,考核功能应具有多样性,如考查学生的商务专业知识、考查翻译方法及技巧的掌握或者考查各类商务体裁的语体特点的掌握及翻译策略的运用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考核目标来确定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其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求全面、开放和灵活。多元化考试方式不应忽视终结性评价的特殊功能,它可以更好地进行必要的鉴定和核定,以检验教学实施的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即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翻译教学活动的评价,通过自评、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和纠正翻译学习中的失误和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其三,考核中的主体和客体也应当是多元化的。一般认为,考核主体是指评价者,它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评价客体是指评价对象,它可以是个人、组织,也可以是事物或事件。也就是说,考核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或是专职译员等接受考试的客体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为一组学生。只有全面考虑考核方式的各种因素,才能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全面而有效地对翻译教学效果予以评价,对下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