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文本进行理解,作为阐释者对文本进行阐释,作为作者对文本进行改写。据此,教师如何实现学生译者多重身份转换的动态性,将成为翻译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关注点。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的商务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不同商务体裁语篇的理解和感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出强调学生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必须掌握商务知识、专业术语以及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才能对翻译文本进行全面解读和透彻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作为读者、阐释者和译者三种角色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有效体现和动态转换。从教学实地考察来看,学生常会在接触到翻译本文后便以创造者的身份开始翻译,而缺乏对前文本及互文本的阅读、理解和阐释过程。其根源在于学生缺乏对译者身份以及其交替循环变化的规律的正确认识。针对该现象,教师首先可临时做出规定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查找相关阅读材料,并指导其结合具体的翻译情境与翻译材料进行互文性阅读。其次,学生必须对原文本的交际目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与差异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实现互文本与原文本间的交互参照和交互指涉,从而深刻透彻地解读原文本,建构原文本的意义。最后,通过将读后译与读前译的翻译文本进行对比,可证实在阅读输入与翻译输出间互文阅读对于翻译的作用,以此实现学生的译者身份连续不断地
f定向转换,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翻译思维习惯,培养翻译技能和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它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和途径,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并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翻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和创新性,更有助于其在翻译实践中,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济社会中,商务活动是动态性极强的社会活动之一,具有不可预知性。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彼此间的沟通形式也变得复杂多样,使得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商务沟通中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对于成功完成各项商务英语翻译活动有重要作用。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多种教学途径。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与和谐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乐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