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或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或给亲戚代为看管,长年不能与父母团聚沟通,这些留守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医疗得不到正常的保障,由于长期监护不到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它已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此下去,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还直接制约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回避。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内心较封闭,自信心不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他们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当他们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因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纠正和引导,从而导致感情脆弱、自卑、敏感、抑郁、自暴自弃、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稍有不顺即触发他们大发脾气、叛逆、怨恨甚至仇视。这些畸形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当他们遇到问题无人倾诉、无人商量,无人宣泄,又不能及时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和依托,久而久之,继而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形成。(二)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认识不足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在无人照看的环境中学习,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又不能及时援助,就束手无策,畏难情绪严重。留守儿童中厌学、逃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成绩也逐渐下降,甚至时有辍学现象发生。(三)人际交往障碍,难以沟通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但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使得留守儿童不能在最信任的父母中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和疏导,进而导致他们基本的交流能力缺乏,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大多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相比较而言,农村留守儿童比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更为孤僻。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家境不如别人,没有父母的关心与疼爱,进而封闭自己,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四)法制观念淡薄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文化层次较低的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在物质上从不亏待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则极少关注。由于缺乏及时有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