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组孩子在记识、保持、再现和再认四个方面的量化影响作了专门的研究。
2、研究假设:
通过音乐的干预方式,孩子们能够达到记忆三个阶段的提升:第一阶段:从内隐记忆无能(对记忆根本无概念)到外显记忆无能(知道自己该记住哪些却记不住);第二阶段:从外显记忆无能到外显记忆胜任(有意识的运用记忆技巧迅速完成记忆)第三阶段:从外显记忆胜任到内显记忆胜任(自动运用各种记忆技能)
3、研究实施:
课题组研究人员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曲式、代表性的器乐、节奏、曲调、和声及音的形态表现风格不同的经典音乐名曲,要求孩子们尽量使用要求的方法来思考。这些方法是按记忆不同分类的记忆常用方法,如:接近联想记忆法、类似联想记忆法、对比联想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概括记忆法、提纲记忆法、网络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图示记忆法、字头记忆法、规律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及时复习记忆法、分布记忆法、变化记忆法、读忆结合记忆法等等。
4、研究结果:
一般来说:评定一个人记忆的指标是记忆的速度以及记忆的保持能力。研究表明:通过音乐的方式,46岁组是记忆能力整体发展最快的年龄组,控制组的孩子平均比对照组的孩子记忆速度快412,而记忆保持的时间长796;03岁组是内省式记忆发展最快的年龄组;710岁组是外显记忆发展最快的年龄组,控制组的孩子比对照组的孩子记忆速度快216,记忆保持的时间长146。所以通过有效的音乐方式,孩子的记忆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音乐对孩子想象创造力影响的量化研究
1、研究内容: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指我们直接的感知、接触、操作某一事物后,该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又称记忆表象。新形象是指我们间接通过图片、影视、语言、文字的介绍而感知接触某一事物后,在头脑中构造出的该事物的形象,又称想象表象。想象表象的材料来自记忆表象。根据产生想象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指有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不同,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语言表述和图样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以及创造想象都是课题研究人员设计的研究内容。
f2、研究假设:
通过聆听音乐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