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关爱学生1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案例陈某,在班里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但他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成绩平平。
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陈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为此,老师和家长给他找了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想让他看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料,他自己的问题倒没发现,老师、同学的问题倒看出一大堆,时时以高标准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种种“不善待”自己的地方。二、案例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从其他老师和学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关陈某的信息,通过了解,我们发现造成陈某“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
陈某是个独生子,打小开始,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和,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母就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了,他被法庭判给了父亲。离婚前他父亲已经因经商不利而破产,离婚后更无力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的父亲只能将傅某寄托在他年迈的奶奶家里老人院里的一个小间套房。父亲没文化,很少与儿子进行过心理沟通,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所以陈某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只能由爷爷和奶奶来料理。爷爷和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陈某的,于是他在家一直处在以我为尊的轴心位置。只要大人有一点不顺从他,他便翻脸不认人,肆意指责对方。因此,每当陈某在学校里得罪同学时,对方只能避而远之,因为他是一个“不讲理”的人。陈某的母亲是个能力强,虚荣心盛,自私自利的女人,她爱自己的儿子,极力要为儿子创造好的读书环境,但又好逸恶劳,常恨自己的丈夫不争气,并时常在自己的儿子面前灌输一些不尊重他父亲和爷爷奶奶的话。由于陈某更喜欢听妈妈的话,所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正确的社会交往心理。三、教育策略(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
对陈某这样的学生仅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后,并分别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我发现他爷爷奶奶年事都较高,不具备抚养少年的能力,我就找他父亲谈话,向他解释了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意义,要求他尽快将孩子接回来住在老家里,由自己亲自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