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主题一: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
教育目的: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通过活动,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3、指导学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教育过程:一、了解自卑心理(一)通过相关表演来形象感知什么是自卑心理现象。1、小品表演:内容为一学生因为不敢参加某次诗词默写竞赛而错失获奖机会。2、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明确:表现该生缺乏自信,有自卑心理。3、提问: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吗?举例说明。目的:了解自卑心理就是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时就已断定自己不行的情绪,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二、探讨自卑的危害1、讨论: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自卑会带给人以怎样的危害?(学生自由探讨,结合有关的事实来加以分析)目的:通过自卑的危害的了解,引导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冲破自卑的束缚,只有消除自卑心理,才能培养起自信的心理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三、探究消除自卑的方法(-)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1、讲述一则实验故事。故事概况: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并回答)明确:因为小时候每一次想站起来都站不起来,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认识。2、追问: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很多时候,让我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什么?3、小结:产生自卑的原因,如:(l)、过低地估计自身的能力和潜力。(2)、过高地估计他人的能力。(3)、不去尝试,人为地把事情的难度加以夸大。目的:通过对自卑心理产生原因的探究,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产生信心。明白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没有自卑的理由。(二)探讨克服自卑,培养自信的方法1、讲述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侯自卑的故事。目的:端正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味与人比高低,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2、请同学们思考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准备做下面的活动:(1)进行自我暗示要求:大声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注意体会感受。交流: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f目的:明白不断进行积极自我暗示的重要性。(2)进行优点大展示要求:分组讨论,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