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杰出的人才,都有很强的独立性。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成材离不开独立自主”。研究表明,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6689%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情,2973%的人有时喜欢,不喜欢的只占338%。这一组数据表明杰出青年童年时要求独处和独立做事情的愿望非常强烈。而在独生子女道德状况的自我评价中,有关独立性的道德优点评价指标均未超过半数。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为389%;“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为403%;“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为438%;“有责任心”为459%。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孩子不具备这些道德优点。在道德缺点的自我评价中,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容易依赖别人”280%的孩子“很少帮助家长干活”;151%的孩子“缺少保护自己的能力”。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事事依赖别人,没有独立做事的锻炼,在成年之后是难以独立于社会,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的。
面对社会变化加剧,科技发展迅猛,各种竞争激烈,孩子更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孩子能长大独立,顺利地成材,中国少儿委员会提出我国当代少年儿童要具备“五自”。我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齐携手,从小培养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为他们今后的展翅高飞提供一对坚实的翅膀。
f二、学校教育给孩子一只展翅高飞的翅膀: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我在这谈一谈自己在培养学
生的自信心的点滴做法,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从刚才列举的学生现状,在长期的观察与思想的碰撞中,我了解到这些
孩子的内心深处,同样渴望受到注意,同样渴望与人交往,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认同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是他们走出心里阴影,走向灿烂阳光的第一步。而自信心的树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如何引导呢?在教育过程中,我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采取“信任激励锻炼实践交流沟通”三步走的策略,用爱架设师生心灵的桥梁,将爱化为鼓足的风帆,使爱的阳光射进每位学生心灵的窗子,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融入集体,达到积极自我的构建,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自主、独立能力的目的,让学生身心舒展地成长。(一)信任与激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前提。
我国当代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就告诫人们要“相信儿童,解放儿童”,坚信学生“行”,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第一要诀,是学生良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