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组织专题学习,运用多种形式,营造工作氛围,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确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制定防控措施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工作方法和步骤等,提高全体人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梳理权利阶段(2011年9月16日10月15日)廉政风险点和监管风险点是指容易发生廉政和监管风险,可能使干部职工责任追究的工作环节和具体事项。各科室、班组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坚持“对岗不对人”的原则,根据各自职能,认真梳理岗位职权,编制工作流程,分析职权行使的每个工作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查找已经构成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建立健全防控机制。一是职工岗位找。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对照岗位职责,结合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遵章守纪的实际,查找出廉政和监管风险点。二是科室、班组查。个人自查结束后,各科室、班组召开风险点排查专题会议,在对个人自查情况进行审核修改确定的基础上,对本单位职权行使的每个工作环节可能存在的廉政和监管风险进行自查。三是分管领导审。各科室、班组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
f“一岗双责”,对分管科室、班组的自查情况,认真细致的进行逐项逐条审查把关。
四是领导小组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层面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后,报领导小组审定,确保风险点找全、找准。(三)查找风险阶段(2011年10月16日12月1日)
领导小组将在确保查找风险点质量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对每个环节和岗位风险点,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多少和权力的重要程度、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等内容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建立三级风险评定机制,按照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风险,分别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和制度规范,以便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防范。
一是一级风险评定标准。主要领导、具有审批权和执法权的岗位、以及从事人事、财务、物资等管理的岗位,属于容易产生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廉政与监管风险点,均应评定为“一级风险”。
二是二级风险评定标准。凡是容易产生严重违规、违章行为的廉政与监管风险点,均应评定为“二级风险”。
三是三级风险评定标准。凡是容易造成轻微违规、违章行为的廉政与监管风险点,而容易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通报批评、诫勉或提醒谈话的,均应评定为“三级风险”。(四)制订措施阶段(2011年12月1日2011年1月1日)
f领导小组将在风险点查找与风险等级评定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及特点规律,狠抓具体防范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