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办法,自觉调节和控制情绪,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到每个同学,弥补由于贫困生不愿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辅导带来的隐患。另外,通过教育,不仅能够使贫困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大学生整体对于贫困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有一个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贫困生面临的环境压力,也使得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能更成熟、客观、冷静,从根本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一方面接待来访的贫困学生,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直注重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并多次开设专门针对贫困生的人际关系及自我成长的团体心理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贫困生存在自卑、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恰恰提供了接纳的氛围,促进了成员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帮助其发现自我价值,学会面对现实;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模拟的社会环境,通过成员交流形成了积极的体验,获得了情感支持,克服了孤独等不良心理。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在自信、自尊、人际交往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改善。
3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群体的内心和情感更加复杂、微妙。学校和社会提供各种经济支持时也应考虑到资助形式、给予方式等对其带来的影响,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各位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对这些学生应有更多的关注和心理体恤,要遵循情感和心理的发展规律,用爱心叩开这些学生的心扉,带着感情去做贫困生的思想工作,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建设健康、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组织环境
高校应当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应大力宣传勤劳节俭的美德,坚决反对挥霍浪费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正确认识贫富差别。倡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使广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中学习生活。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鼓励他们主动接触老师同学和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
改善班级、寝室和同学会这类小群体的人际关系。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环境,并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活动来优化这种人际关系,这对于调适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降低他们的抑郁、增强他们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