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毕业生就业。多数研究者主张,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变。但职业指导在高校还是新生事物,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仍处于借鉴阶段,复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指导经验。在指导形式上,知识传授多,技能培养少;指导信息上,就业信息多,职业信息少;指导人员的构成上校内教师多,社会专业人士少。大部分高校仅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分析,择业技巧、就业程序与途径等实战技能的培训,没有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理论引导,帮助他们明确方向,制定学习目标。同时,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的建设方面有待提高,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地锻炼途径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一高校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要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指导课程。课程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分步骤、有计划的对大学生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就业指导、升学指导、创业指导等,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目标,培养走上社会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顺利实现职业目标。
f2.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指导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和指导。因此,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建设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关键。高校要培养一批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多学科相结合、多系统相结合,既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也熟悉用人单位的情况,作风优良,扎实敬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首先,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为主的专职人员,通过专业培训、组织学习等途径,使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为辅,借助他们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长远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尽快制定从事职业指导工作教师的任职条件,设立专门的培养制度、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以保证这一队伍的稳定性、专业性。3.构建社会实践体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高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