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涵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负向功能显性、隐形功能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的总和)
3、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体形态)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模仿起源说劳动社会起源说
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
孟禄【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
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奴隶社会初期:庠、序、学、校;始于4000年前的夏朝西周以后:有“国学”和“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孔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宋代:程朱理学南宋程颢、程颐兄弟;
南宋朱熹《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古代埃及:文士学校
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罗马:以学习文法为主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强悍的军人。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学校,骑士教育
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7、20世纪后近代教育的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
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1
f9、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
强调忠孝与仁爱
《论语》
有教无类
强调教育的公平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强调启发诱导
学而不思则罔,
强调学习与行动
思而不学则殆
相结合,学以致用
墨翟:兼爱、非攻
【强调互爱互利、不要相互攻击】
墨家、儒家并称“显学”
道家:无为、道法自然、强调回归自然,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就好
《礼记》中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
教育学的著作。
化民成俗,其必由教化臣民要通过教育
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建立国家统治君民,
先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