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特征
作者:任朝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2期
摘要:李商隐的诗歌凄美朦胧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韵律之美、境象之美和情感之美中,这种美学特征的形成与李商隐的性格才情、身世经历和诗歌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商隐诗歌美学特征的意义在于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范式,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并且在意脉上连通承接了诗词这两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关键词:李商隐;美学特征;成因;意义
作者简介:任朝瑞(1984),陕西蒲城人,西安邮电大学学校办公室科员,助理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1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凄美朦胧的美学特征,并对后世诗歌的美学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缪钺说李商隐的诗具有“特美”,为世人爱诵,但“情辞虽美,而义旨渊微,不易索解”,因此无好问才会发出“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叶嘉莹也认为李商隐的诗令人“移情而心折”、“目眩而魂迷”,然而使人为之心动却深感无可奈何。
一、李商隐诗歌美学特征的表现
1韵律之美
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它的节奏和韵律,读之朗朗,唇齿生香。李商隐工于律诗,尤长七律,大家熟读的无题诗和比较有名的诗多为七律。律诗尚声律重对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唐代多数诗人轻视,认为格律的约束破坏了意境的营造。然而李商隐承袭杜甫、李贺对格律的重视,用自己的高超技巧精心营造律诗的韵律之美,“戴着镣铐跳舞”,使格律诗别具美感,提振了诗歌的技术标准。他的“燕台”组诗和无题诗等就是代表。
2境象之美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诗歌亦然。李商隐的诗歌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寄托深措辞婉”,大量运用比兴手法,铺列锦绣,大量用典,化实为虚,虚实难辨,以环境来渲染气氛,营造隐秘晦涩而又朦胧凄美的意境。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
扇裁月魂难掩羞,车走雷声语未通。(《无题》)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无题》)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
语言系统是符号系统,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我们才可能去表情达意。而诗歌正是对这种固定的一种恰当破坏和颠覆,让人觉得似隔非隔,思之又思,得到不同的美感体验。从单独的意象上来看,我们似乎是可以理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