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r
2课程目标。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阶段目标是:2005年,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所有高中及县镇以上的初中和小学都能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其中有条件的直接联通计算机网;绝大部分农村初中、乡中心小学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乡以下有条件的农村小学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建成计算机教室的县镇以下的中小学要直接与计算机网联通,或通过建立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站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具备条件的地方,建成“天网地网”合用的远程教育信息中心,为学校实现上网提供保障。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到2O10年,基本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r
3.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初步等,总课时不少千68学时;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为:信息技术简介、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网络基础及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等,总课时不少于68学时。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高级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数据库初步、程序设计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等,总课时为70-140学时。高中一年级开设必修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选修课,每周授课时数各为2学时.上机时间均不少于总课时数的70%。通过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着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