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1
f一.秦岭淮河一线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