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失去兴趣。教师的良好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内在动机激发的状态下,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移情效应进行形象思维,巩固所学,例如:放松全身心,想象某一情景,用第二语言进行描述,进行心理对话。这是一种驰骋想象,增强记忆,开发创造性语言运用的好方法。
2精心设计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二语学习现象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认真听讲”,期待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而参与意识淡薄,被动接受大于主动探求。有的学生坦言,提出自己不懂就等于告诉别人你水平差,会丢面子,所以宁可不懂装懂;另有学生不敢提出质疑,不懂先不问,寄希望于后面的信息,期待能得到别人无意识给予的启示。其实,这些均是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教学活动应以生活为基础,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设计,且反应个人特色。学习任务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不应是笼统的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或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和实际,与学生的需求有某种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当学生感觉自己是群体不可或缺的一员,自己的观点对于群体也很重要且必不可少时,才会产生一种存在感,才会增强自信心,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地位而肯定自己,接纳自己,进而培养出自尊心。
3协调鼓励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还应是学生二语习得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者培训”,充分考虑学习任务对学生的适应性,其中包括任务的主题是否与学生的个人经历相关联,学生语言输出可能出现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问题。通过协调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适应性。教师也该增加情绪敏感度,善于捕捉发现学生的焦虑情绪,例如:在焦虑时,学生会无意识地做一些身体动作,摸头、不敢正视他人、攥紧衣角或书本或感觉身体不适,回避社交,过渡用功,追求完美,甚至对他人有敌意。教师应运用鼓励、幽默语言等手段,及时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缓和气氛,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班组活力。最为理想的状态便是将学生的情感、思想、已得知识和正在学习的语言内容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语言学习。
四、结语
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他们不可能控制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切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以及这些情感对学习具有促进还是阻碍作用,还得看学生本人对自身情绪的掌控和调节能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