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源试图沟通者,影响因素:权威性、经验、值得信赖、吸引力、信息中等程度的信息差异量、以危险为劝说理由、采用两面性劝说容易引起目标靶态度改变、通道传送方式、目标靶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可能发生于任何一个环节、沟通背景发生的情境。5、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与熟悉性接近性在交往初期重要,会随着时间推移作用减弱,双方关系紧张时,越近彼此反应越消极。6、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意义: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往往在效果上是互相补充的。了解对社会敏感观点的潜在态度,倾向于强调情感和形象状态的交流以及它们对双方轮流谈话的整合。类型:表情,眼行为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象征,说明,调节,情感表露,服饰,讲话风格,人际空间。7、人际关系测量的基本步骤:1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2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应用:了解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群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了解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8、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特性: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正性、负性、群体中的角色、群体的领导9、群体的功能:1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10、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通常是简单任务或高水平情况下。社会干扰与其相对,别人在场,行为效率下降,通常是复杂任务或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
f11、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跟随潮流,人云亦云,是自愿的。12、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很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的现象。13、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群体中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少2去个体化3群体的决策行为4从众与服从。14、从众的原因:1行为参照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态。从众的影响因素:群体的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