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为了降低ICU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对ICU病人进行目标监测特制定计划如下一、监测目的了解各类型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二、监测方法和内容1监测对象:被监测的病人必须是入住ICU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病人住进ICU的时间≥48小时,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均属ICU感染。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病人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病人转出ICU到其它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月底转出ICU的病人,如48小时后发生感染的,感染日期记在下一月;48小时内发生感染的,则该感染日期为转出ICU的日期,记入转出当月感染数。2、监测部位:监测的重点部位是由侵袭性操作所引起相应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3资料收集:每个被监测的ICU病人,每天填写“ICU病人日志”及“ICU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ICU病人发生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监测周期为1年,监测时间从2015年3月1日ICU目标性监测正式启动开始。三、器械相关感染定义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体征并有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依据,或临床医师诊断的肺部感染。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病人留置血管导管或拔出血管导管48小时内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T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1岁的病人有发热(T38℃,肛温),或低体温(37℃,肛温),或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除血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除上述临床症状之外,诊断成立至少还应具备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1、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阳性(15cfu导管尖端5cm)或导管定量培养阳性(102cfu导管端),并与外周静脉血培养(至少一次)分离到的病原菌相同。
2、同时从血管导管、外周静脉血抽血送细菌定量培养,前者与后者细菌浓度比例3:1。
1
f3、同时从血管导管、外周静脉抽血送细菌培养,导管所取血样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比外周静脉血早2小时以上。
对于常见皮肤共生菌,如棒状杆菌属(除白喉杆菌外)、芽孢杆菌属(除炭疽杆菌外)、丙酸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气球菌属、微球菌属,需要不同时间、需要不同时间、采集2次或2次以上的血培养均阳性才能确诊。如血液中1次或1次以上培养出金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