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数学课堂“以学定教”的实践思考
作者:黄卫华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第14期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关注和实践。但我们不难发现,既是“教”的目的也是“教”的核心的“学”,在实践过程中还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以学定教”的初衷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诸如倾向少数学生、无视学情偏差、淡化“学”的主体、漠视预设生成、忽略知识建构、轻视能力品质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此,要使“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必须在关注“学”的诉求基础上,寻求有效方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一、重塑“教授”行为
“以学定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施教、学生受教”这一基本关系,不可能在教学改革中被消解。那么,如何使教师“教授”行为成为实现“以学定教”固有价值的有效依托,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本”呢?改良“教授”行为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策略一:重视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主动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有效实施“以学定教”,在将生活中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设定学法训练目标,将学法指导融入教学过程,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掌握较为优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的最终成效。
策略二:注重教学留白。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学习时空,课堂教学的适当留白,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研讨,互动共享学习成果,让学生有体验、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以消化新知、思考问题的空间。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效落实的前提下,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策略三:关注及时生成。“以学定教”不仅表现在教学前的合理预设中,更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生成的回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数学新知的理解或者问题解答超出教师预设的范围。此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理解或解答作为新的教学起点,通过追问、点拨、交流、展示等方式,适时调整教学思路乃至教学流程,将预设与生成有效衔接,在有序积极的应答中实现“教”为“学”服务。
策略四:体现课堂等待。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以,面对一些数学知识,有时难免会出现反应滞后或者错误的现象。这时,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就是“等待”,课堂等待让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