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个问题经过讨论,大家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深刻与含蓄。诸如此类,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发问,往往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挑战常规,引导学生批判性质疑。《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我们应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想法以及作者不一样的看法。例如,在教《鸿门宴》时,有一位同学忽然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观点,他说:“我认为司马迁的这篇文章写得不符合事实。①项伯晚上从自己军营跑到敌人军营,项羽这一方为什么完全不知?在两军对峙时期,这种事情可能吗?②项伯回去后,在项羽面前给刘邦说好话,项羽就一点儿也不怀疑他吗?为什么不问你是怎么知道刘邦心里想法的?③刘邦在酒席间,以去厕所为名,偷跑回自己的军营,
f那么长时间不在,项羽为什么没有早发现呢?为什么没有起疑心?这可能吗?”这三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哗然。不少同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司马迁是著名史学家,他不可能写错吧?针对这几个问题,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鸿门宴》这个故事经《史记》记载,确有其事,事情是真实的。但司马迁在记叙这段史实时,运用了文学的手法,加入生动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描写,在以上这些地方,艺术构思有可能不够缜密,因而出现了上述漏洞,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这位同学这个问题就提得很好。“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的学生。三、对话策略个性化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对话过程包含两方面:(1)读者(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读者阅读作品时,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前结构”进入作品,与作品交流。一方面在文本内容的指引下重构文本意义,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阐述,最后形成关于文本的极富个性化的认识。可见,阅读不再是过去知识传递的简单过程,而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共同创造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质疑。(2)读者与读者的对话(师生、生生)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提出了问题。接下来就是就这些问题展开读者与读者的对话。这是个性化阅读的主要过程。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