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察看、观察、察觉”;读准轻声词语“知识、认识、见识”,还可以再读读“识字、识别、常识”。
◆写字指导①让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的结构特点,想想怎样把字写漂亮。②请5名平时书写比较规范的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的田字格(课前粘贴好)里范写,其他学生在书本上描一个,写一个。③指导学生书写。预设:重点指导“它、娃、更”的笔顺。“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娃”的右边由两个“土”组成;“更”的第六笔是竖撇。指导“脚”的部件组成。个别学生可能会把“脚”的单耳旁错写成双耳旁,单耳旁是横折钩、竖,双耳旁是横撇弯钩、竖。“脚”要写得错落有致。“脚”和“法”中都有“去”,但大小不同。“去”在“脚”中小,因为“脚”由三个部件组成且笔画多,而“去”在“法”中大。因为笔画的长短疏密不同,“娃”注意横间距相等,长短不取齐。“如”和“娃、她”都是女字旁,因为“如”右边是“口”,笔画少,竖短、形方,所以女字旁要大些。“如、知”都是右边有“口”,右边“口”和左边“口”写法上略有不同:左“口”小,居上中部,如“吓、呀”;右“口”稍大,居中下部,如“如、知”。④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5)怎么分辨“它、她、他”?同学间相互交流。
三、读思结合,整体把握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的句式汇报。教师指导:可以是课文内容,也可以是词语、诗歌的有关知识等。(如: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很多办法;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知道
f了这是一首诗歌,诗歌一共有5个小节;我知道了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动脑思考,就会增长许多知识。)
3学习课文第1节。过渡: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学新课文就该这样多动脑、勤思考。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1节诗。孩子长大了,都要离开妈妈,四海为家。人和牛马都有脚,可是植物怎么离开妈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节,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1)师生交流。预设:①什么是旅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旅行过吗?去的哪里?(如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等。)怎么去的呢?(乘飞机、坐火车、自驾游。)②“孩子”指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长大”指的是什么?(种子成熟了。)③孩子们为什么要告别妈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