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1电泳的基本原理
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性相反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电泳时不同的带电粒子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带电颗粒球形分子在电场中的电泳速度V从上式看出,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V与颗粒带电荷量Q以及电场强度E成正比,与球形分子的大小半径为r及所在介质的粘度η成反比。因此在同一电场、同一介质中进行电泳时,带不同电荷,不同大小的颗粒就可以通过电泳而被分离。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不考虑不同电压对电泳速度的影响,我们常用迁移率(moverateM)来表示带电颗粒的电泳特性,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电泳速度,即
可见,带电颗粒的净电荷越多,分子颗粒越小,在电场中的迁移率就越快;反之越慢。但电泳速度和电泳迁移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有利于不同电场强度下电泳结果的比较,各种带电颗粒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迁移率是一个常数。
2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
1电泳介质pH值的影响对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分子,电泳介质的pH值影响蛋白质的电离情况,即可决定蛋白质的带电量Q。pH值小于等电点,分子带正电荷,向负极泳动,如果pH大于等电点,分子带负电荷,向正极泳动。pH值偏离等电点越远,分子所带净电荷越多,其泳动速度越快。当缓冲液pH等于其等电点时,分子处于等电状态,不移动。由于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多在pH4~6之间,因此,分离血清蛋白常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液。
2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电泳速度快,分离区带不易清晰;离子强度高,电泳速度慢,但区带分离清晰。如离子强度过低,缓冲液的缓冲量小,不易维持pH的恒定;离子强度过高,则降低蛋白质的带电量压缩双电层使电泳速度减慢。所以常用离子强度为002~02之间。
3电场强度的影响电场强度和电泳速度成正比关系。电场强度以每厘米的电势差计算,也称电势梯度。如纸电泳的滤纸长15cm,两端电压电势差为150V,则电场强度为150/1510V/cm,电场强度愈高,则带电粒子的移动愈快。随着电场强度的增高,电流强度增加,产热也增多。产热的不
f良后果是:①引起水的蒸发,改变溶液pH及离子强度;②引起介质温度高,可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电泳必须控制电压在一定范围之内,当进行高压电泳时,必须装备有效的冷却装置。
4电渗在电场中,由于多孔支持物吸附水中的离子使支持物表面相对带电,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