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常俊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451150摘要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主要力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对我国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关键词校园文化;民办高校;教学收稿日期20190504作者简介常俊红1972,女,河南项城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一、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文化一词在古拉丁文中是指耕耘或掘种土地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指以儒家的文明礼仪来教化天下的思想。由于二战后日本公司的成功,文化被发现存在于管理之中。经过美日比较管理学、企业文化阶段的探索和20年左右的研究积累,人们普遍认同了文化因素对组织成员和组织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和巨大的意义,逐步形成了有关组织文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校园文化作为组织文化中的亚文化,其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关于校园文化的概念,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诸如氛围说,精神说等。本文的观点倾向于这样一种认识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行为规范,它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组织制度文化三大部分组成。
f其中,处于浅层的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园环境、图书资料、科研设备、传播媒体、文化设施及校园内开展的群众性的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实践活动等;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和公约条例等;处于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和师表作用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教育的功能。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感染学生,陶冶师生,使校园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转化为信念。它作为校园精神及其在物质和意识建设识形态上的具体对校园生活尤其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重大。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指营造、参与校园文化的校园人。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校园文化的客体是指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