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格局的良好局面,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度上得以拓展、深度上有新的突破,总体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但面对新形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有些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少长远规划、没有特色等一些问题。
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一是需要一流的校长;二是需要一流的教师;三是需要一流的学生。大学作为现代文化象牙塔的顶尖部分,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其高层次的文化品质和精神领导地位,都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会对大学将来发展的步伐和速度的加快,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与管理研究,都应该把大学校园文化的构成方式、功能作用、理想模式等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使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中,需要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现代大学制度,以保障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在世纪初,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目标,宁肯在其他方面做些让步或牺牲,也要着力促进新体制、新机制的形成。学校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组织使命,并能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规划在预期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不应只局限于制度的制定,更应关注制度的监督以及执行效果的评价。要进行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并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进行工作岗位和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和研究,重新设置工作岗位和设计具体的人力资源计划。
2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校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全校师生员工具有直接的教化、熏陶作用。要做好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在学校总体建设的框架内,规划学校新建工程的布局、造型,使校园建设融文化性、艺术性、个性化为一体,成为展现和注释校园精神的表现物。要根据学校的传统和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景观的指导原则,合理规划、布局和建造校园人文景观。在规划校园建设时,既要考虑物质效益,又要追求最佳精神效果,力求达到使用功能、育人功能和审美需求的统一。要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体育场馆等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结合改善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