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调整了走班制的教学时间和班级数量,由此形成了目前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科教学安排在每天上午,继续保持原来的班级授课形式。分别在周四或周五最后一节课安排走班教学,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
2、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走班制教学不同于固定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就在于学生的走班流动。学生在探究课时间将走入不同的班级进行学习。为了做好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我们首先做好了管理流程:在学期第一周周末或第二周周初,教导部门把各科目参加学生的名单及教室安排发给任课教师和各班班主任,便于班主任在走班制教学时间内,督促学生及时到所在班级学习,任课教师根据名单,在开课前点名签到。其次,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管理的四个环节:教导部门班主任、班主任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学生。
3、任课教师安排我校走班制课程的任课教师有两个来源,一为本校教师,二为校外民间艺人。在设定走班制课程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学校的教师资源。我们希望给予学生更多发展的空间,同时发挥教师的潜在能力,也给予教师创新的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教室的使用与管理在走班制教学中,教室的使用与管理也较为重要。除使用专用教室之外,其余的课程基本选用学生离开后的教室。
第四部分学校课程评价
f一建立促进教师复合型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管理和评价要以人为本,评价就是一种管理,要管更要理,理是重点,开展评价的着眼
点是“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发展。依据学校“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学校课程目标,我们重点从教师学习,教育
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活动;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教研能力几方面进行评价。促使教师由学科知识型向综合知识型转变,由教学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使自己既做“专才”,又做“通才”,从而促进学校复合型教师团队的形成,促进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二校本课程评价
传统教学中,我们的教育更注重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的都少,评价学生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多运用考核的评价方式。虽然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它仅仅考核了学生通过记忆获得的知识的量,不能全方位的检验学生的能力,而且,由于考核在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家长更看重学生这两次的考核分数),在考核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因种种原因失利的现象,不宜于全面展示学生的发展状况。传统教学中分数的评价方式,对家长和学生(包括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