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摘要】本节化学课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气体制取的基本方法和装置设计,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准备的仪器设计探究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展示,更好地感受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整节课以合作、展示、交流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体验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了解到了气体制取装置设计的一般方法,提升了课堂效果。
【主题词】化学二氧化碳制取亲身经历合作、展示、交流
一、案例实施背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
案例教学过程设计:师:请大家思考,我们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2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化学方程式,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写,交流纠错。师:多媒体演示生:观看材料1: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的依据反应物易找且价廉、反应条件易控制、生成物易收集、有利于环保等。材料2: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师: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么?生:CaCO32HClCaCl2H2OCO2↑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都选择这个反应。
根据这个原理,该用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生:阅读课本P113114探究部分,并完成P114表格比较阅读,讨论。
f师:请同学们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根据桌面上给定的仪器合作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全班分成12个实验小组,每组事先准备的仪器:第1组: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等。第2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等。第3组:广口瓶、破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铜网等。第4组:烧杯、过滤漏斗、塑料管等。第5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等。第6组: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等。第7组: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